2018年10月31日 星期三

貴州人能把簸箕玩得這麼有創意

貴州能把簸箕玩得這麼有創意

簸箕是南方人用來裝穀物、簸除糠殼、晾曬東西的日常用品。其主要用竹子破成篾條,再精心編制而成,有的地方也用藤條,但在貴州,主要以竹蔑為主。在貴州的農村,人們的很多日常用品均為竹編,比如說背篼、花蘿、篩子、雞籠、罩籠、撮箕、筲箕、蒸篦、夾藍、藤蘿、斗笠、麥盆等等,不下幾十種。這些竹編若用做日常的生產生活用品,其工藝均較為粗糙,但若用作裝飾品,其工藝手法就比較細膩了。在這些工藝品當中,簸箕不算最大,也不算最美的竹編工藝品。



不過簸箕因其在編制中,嚴絲合縫,沒有較明顯的縫隙,其面積也較大,常被人們用來晾曬一些比較粘性的食品,比如說糍粑、豆鼓粑、黃粑等等。編制簸箕的技術含量相對夾藍、藤蘿、麥盆來說,要低得多,盛裝東西的量也不是最多,但其依然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貴州大多數的農村人家,家家必備,尤以貴陽、安順、畢節、六盤水一帶居多。

 

正因為簸箕作為竹編用品當中不算最漂亮的一類,人們在將其晾曬食品以後,發現食品留下的痕跡在簸箕縱橫交錯的篾條之上,呈現出了一道道極具抽象派畫家留下的大作。因此人們為了裝飾一下簸箕,便將五顏六色的顏料順著這些痕跡描摹下來,未曾想竟是如此之美。於是,在貴州,便有了上千年的民間藝術的誕生,這就是貴州簸箕畫。

 

貴州簸箕畫主要誕生於貴陽烏當區新堡鄉的杜寨布依村寨,世居於此的布依族和其他地區的貴州人一樣,都特別愛吃用糯米做的糍粑。但不同於其他地方的是,這裡的人們愛將糍粑捏作各種動植物和人的形象,還在糍粑上染上顏色。染上顏色的糍粑需用簸箕進行晾曬,這一曬不要緊,卻曬出了一幅幅漂亮至極的圖案。所以這就有了簸箕畫的誕生,不過也僅僅是誕生而已,因為在千百年來的生活中,其僅僅是用作節日喜慶、房屋落成及結婚嫁娶的一個擺設裝飾物而已,離藝術品還很遠。



簸箕畫真正的出現,是在二三十年前。因為杜寨作為一個離省城較近的布依族村寨,在對外開發旅遊時,這項傳承了上千年的民間藝術才被人們發現。這種用較為粗礦的線條描出來的畫作,除了其載體較為獨特以外,其風格也獨具濃濃的民族特色,可以說是一幅幅從土裡生長出來的藝術品。本身其底蘊就比較深厚,後經過當地一些比較具有藝術天賦的人進行精心創作以後,其粗狂大氣,質樸純粹的風格深深的吸引著人們的眼球。

 

簸箕本來就是一個工藝品,在簸箕上作畫,也就算是二度創作。用篾條經緯交錯編織的內框,寬窄起伏合理,花紋圖案簡單,顏色質地粗糙,將這樣一個本來就已經算作藝術品的物品作為創作介質,在作畫時可以兼顧其本來的自然肌理效果,然後採用平塗畫法,將經緯交織的篾條方塊、明亮高低的塗出一片片方塊色彩,頓時便讓這個只能作為生活用品的簸箕成為一個個精美的藝術品,耐人尋味。

 


簸箕畫的圖案多以山水、人物、動物的抽象形象為主,但也有布依族的民間傳說、風土人情、神話故事等等民族畫面。其不僅具有布依族的民族風格,同時也融入很多現代的創作元素,其已經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在觀賞簸箕畫時,能讓人感受到了畫的藝術,也能讓人感受到藝術的衝動。

 


現在,簸箕畫的創作載體也不僅僅限於簸箕了,比如說筲箕、撮箕、斗笠、蒸篦、麥盆等等竹編工藝品也成了人們創作的媒介。每一個極具藝術造型的竹編製品,只要經過當地少數民族畫師們稍加塗抹,便是一幅幅精美絕倫的藝術品。


 

為什麼說這樣的竹編藝術畫,只有貴州人才能將其玩得這麼美,其實這不僅僅是貴州各少數民族本身具有的深厚的異域藝術底蘊,這也跟貴州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有著分不開的關係。缺少貴州這麼美的自然風光,地域風情和民族內涵中的任何一樣,都不能將簸箕玩得這麼有創意。(2016-10-24  夜郎春秋 發表于文化 |夜郎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