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貴州少數民族都是這樣談戀愛的
一、苗族 遊方 跳花場
從踩鼓到遊方,看苗族青年男女如何戀愛
踩鼓:
前進三步後退兩步,向後轉半圈又往迴轉,再接著繼續往前進三步退兩步,如此反覆;這是我在施洞地區跟苗族姑娘學的其中一種踩鼓舞步。姑娘說,那是她們最簡單的舞步,容易學,跳的時候只要跟著鼓聲的節奏而控制步伐的快緩就可以。一陣陣清脆短促的鼓聲響起時,苗族姑娘們便圍著圓圈踩著鼓聲跳起舞來,簡易的舞步也引得遊客們不由自主跟著苗族姑娘一起移動步伐,徜徉在舞蹈的海洋裡。
苗族姑娘踩鼓活動
盛裝踩鼓
眾所周知,苗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常見的有蘆笙舞、木鼓舞、踩鼓舞等,其中又數踩鼓舞最為普遍,在各大節日裡都會跳,例如農曆三月份的姊妹節。參加跳舞的全部是女性同胞,老少皆宜,場地選在空曠的地方,中間置放一隻圓鼓,敲鼓者一般都是比較年長的婦人,她們分兩邊成對角線站著,各執兩個鼓槌相互配合著敲打。
參加踩鼓的均是女性
美麗的苗家妹子
鼓聲平緩而歡快,聽著好像毫無章法,實則有它們的規律所在,「咚噠噠咚噠噠」地兩下敲鼓皮一下敲鼓身,連起來便是歡樂的敲打聲,每一聲都似乎在傳喚著人們加入,一起歡歌樂舞其中。
小朋友們也加入踩鼓活動
聽到鼓聲,年輕的苗族姑娘們便踩著舞步,圍成圓圈,聞鼓聲起舞。所跳舞步有固定幾種,她們天生對音樂對節奏有一定的敏感度,所以會隨著鼓聲的變化而變換舞步。遠看,她們的舞步是整齊劃一,踩鼓舞的著重點在於腳步,所以上身並沒有太多的動作,雙手僅是自然垂放著;近看,跳舞的女性均著盛裝,全身佩戴銀光閃閃的飾品,從頭飾到手飾,都彰顯了苗族女性的愛美之心。繁重的飾品使得她們舞步緩慢,只能碎步輕移,手中的帕子隨著步伐一擺一擺的,十足溫柔與端莊,把女性的柔美展示得淋漓盡致。
都說女為悅者已容,對於年輕姑娘來說,盛裝跳舞除了慶祝節日之餘,當然還有另一重要目的:通過展示她們的美麗,來吸引青年男子的追求。所以圍觀跳舞的多是苗族小夥子,他們通過判斷姑娘的容貌、舉止、衣著等不同擇偶標準來挑選意中人。如若有中意的姑娘,便可以向她們發出邀請,在姑娘同意的情況下一起去遊方。
遊方:
遊方,舊稱「搖馬郎」,是黔東南、黔南苗族青年男女公開的社交和娛樂活動。這些苗族青年男女往往通過遊方這種方式,交結朋友,選擇伴侶。
節日一到,母親為女兒做花衣,父親存錢打首飾,把女兒打扮起來去遊方。男青年往往要爬山涉水幾十裡,甚至上百里,主動到遊方坡去遊方――用吹口哨、木葉、夜簫、蘆笙或唱山歌等信號邀請女青年出門。
在遊方坡見面後,小夥子十分禮貌的和姑娘打招呼,稱讚姑娘的美貌,然後通過對山歌互相介紹。夜幕降臨後,小夥子吹起蘆笙,姑娘在蘆笙的伴奏下翩翩起舞。在月光下,悠揚的蘆笙伴著優美的舞姿,蒙朦朧朧,像到了另一個天地,特別富有詩情畫意。可以說苗族青年男女的戀愛是在舞蹈和對歌中進行的。
深夜後,男女青年圍著火塘對唱。這時候的對歌往往是小夥子用歌聲讚美姑娘的美麗、聰明等,抒發愛的情意,把一切讚美的語言都拿出來。姑娘也可以「海誓山盟」,表達出非他不嫁的決心。
晚上男女二人又互唱山歌,這時的山歌情深意切,即景生情,現編現唱,隨口對唱,訂立婚約,交換信物。
貴州水城一帶的「小花苗」是苗族中的分支,其傳統節日「跳花」,苗語叫「咕拔」,民間統稱「跳花場」。原為祈禱平安和求子嗣的儀式,現在則演變成慶豐收,比技藝和青年尋找另一半的聚會。
遊方是苗族青年男女的一種社交方式,通俗點來講,就是相當於約會的意思;但是遊方場所是有固定的,一般設在村寨附近空曠的位置,叫「遊方坡」或是「遊方坪」。遊方內容一般是對山歌,吹蘆笙,篝火晚會,載歌載舞;男性青年把情意或是對姑娘的讚美用歌聲或舞步來表達,姑娘們亦是用同樣的方式回應,這邊唱來那邊和,別一有番詩情畫意;通過多次遊方,增加彼此間的瞭解,由此尋找到合適的另一半。不得不感嘆,這個能歌善舞的民族,連戀愛都是在歌聲舞姿裡進行的。
溫馨提示:
青年找伴侶很自由,但結婚必須徵的父母的同意,父母不同意,婚姻很難成立。至今黔東南民間仍存在著「還娘頭」的習俗,即舅家有娶外甥女的優先權。
這次行程比較遺憾的是沒能一睹苗族青年男女遊方的風采,有關遊方的資訊都是聽當地人的介紹才得知的~比較不遺憾的是在瞭解遊方的過程中「偷拍」到同行小夥伴「遊方」的照片,那一刻,他們兩手相執,道不盡的甜蜜,偷偷被我定格了。後來,我便有了最佳「狗仔隊」的榮譽稱號。(2017-05-24 由 樂途旅遊網 發表於資訊)
二、彝族 少女的換裙儀式相親
彝族少女成人禮:神秘“換裙”儀式
在大小涼山地區,彝族少女成年時要舉行一種神秘的“換裙”儀式,彝語叫“沙拉洛”,意為脫去童年的裙子,換上成年的裙子。彝族少女在“沙拉洛”之前,穿的是紅白兩色的童裙,梳的是獨辮,耳朵掛的是穿耳線。“換裙”儀式舉行之後,就要穿上中段為黑藍色的三接拖地長裙,原先的獨辮要改梳成雙辮,並要戴上繡花頭帕,掛上耳墜。
舉行“換裙”儀式後,少女就可以自由自在地逛街、趕場、看賽馬、交朋友、談戀愛了。“換裙”時間是根據少女的發育情況而定的,一般選在15~17歲之間,多擇單歲。因為在當地彝民看來,雙歲“換裙”會多災多難,終生也不會吉利。至於“換裙”的具體日期,則要請老人好好地擇算一下,才能最後定下吉日佳期。
由於“換裙”是女子由童年到成年的標誌,作為父母對此都非常重視。特別是母親,她是女兒的貼心人,也最瞭解女兒的生理狀況,在臨近換裙前就熱心地為女兒準備好了頭上戴的花邊黑色哈帕、新裙,以及顏色各異的珠子和領上的銀牌等服飾品。
在彝族聚居地,彝族少女成年時要舉行「換裙」儀式,彝語叫「沙拉洛」,意思是脫去童年裙子,換上成年人穿的裙子。只有在核桃樹下舉行換裙禮才能到各種公開場合去尋找心儀的對象。
在彝家人那裡,男女是不能輕易見面的,只有在特定的公開場合才被允許見面,所以像盛大節日和葬禮都成了彝族兒女相親談戀愛的場所。(文章來源: 青島新聞網 責任編輯: 悠悠)
三、侗族 行歌坐月 爬窗探妹
你聽說過嗎?在榕江縣樂裡、仁裡一帶的七十二侗寨還保留著「爬窗探妹」的戀愛習俗
榕江縣樂裡鎮歸基村,距榕江縣城約78公里,地勢雄奇,山脈磅礴,古樹成蔭,近百株古樹把170多戶人家團團圍住。
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歸基的民族文化形成了侗、漢兩個民族交融的獨特形態,
是貴州東南部侗族社區中一個富於傳奇又蘊涵多元文化的古老侗族。
在歸基,爬窗探妹有「情定終生」的說法。記述而傳承著侗寨豐富而悠久的歷史民族文化。
侗家「爬窗探妹」傳統習俗不受季節所限,只要有空閒隨時都在進行中,配套的活動有「攔路迎賓」、「踩蘆笙」、「長桌宴」等,沒有文字的侗族群眾,靠這種歌、舞、演說等表演藝術為一體的活動來完成文化的傳承。
歸基爬窗探妹獨具地方特色,它是一種具有數百年歷史傳承的戀愛習俗。相傳,青年男女是通過到鄰近村寨走親訪友、吃紅白喜事酒的方式認識意中人,雙方經過多次接觸加深瞭解,達到稱心如意之後,男方會攜帶上牛腿琴、琵琶等樂具到女方所住的樓下,哼著小調,不一會被琴聲、歌聲和叫門聲換醒的姑娘便起床穿衣梳裝好後,輕輕的挪開窗戶,雙方開始以歌對談交流。
爬窗探妹的戀愛習俗經過幾代人的加工和再創造,極富民族文化物質,被學者們譽為一朵常艷不凋的婚戀奇葩。
其實,爬窗探妹的戀愛習俗不止歸基村有,在黔東南榕江縣樂裡、仁裡一帶的七十二侗寨,古往今來,男女青年一直沿襲著這種古老獨特的戀愛方式――爬窗探妹。
「爬窗探妹」是七十二寨侗族青年男女自由戀愛、追求幸福婚姻的最古老、最奇特、最風趣的習俗。被譽為「懸在窗臺上的戀情」,很多青年男女都是通過這種形式交往,產生感情,最後喜結良緣。
因此,七十二寨侗族家庭和睦,夫妻感情牢固,很少有人離婚。(來源:曾雨梅)
貴州侗族村裡的年輕人依舊延續著侗族尋求對象的古老方式:「行歌坐月」也叫「行歌坐夜」,就是玩山走寨對歌。「坐月」,也稱「坐妹」是「與妹同坐」,情歌對答、自由尋找自己的戀情。
侗族情郎的求愛方式是爬窗子,有情郎帶著自製的牛腿琴、扛著木梯,來到中意姑娘的窗下,爬上去隔著窗子彈唱,姑娘心動就會打開窗戶,與情郎隔著窗子夜話私語,情歌對答。
侗族人的房子一般有三層樓,閨房都設置在第三層。侗寨裡的姑娘三五人聚在某一女伴家中紡紗、刺繡、納鞋墊,作伴和等待臘漢(小夥子)來訪。臘漢(男青年)們則結夥來到姑娘們聚集的地方與她們共同相處,侗語謂為「鳥翁」,「鳥臘篾」即「鬧姑娘」「談情唱歌」之意。
這種男女交往活動,婚前人人皆可參與,當到姑娘家裡,有的是敞開大門以待,有時也要經多次央求才開門,這只是善意的逗趣。入室雙方均以禮相待,姑娘讓座、寒暄。聚集時無所不談或打鬧逗樂,可互敘衷腸。或操著琵琶或牛腿琴對唱情歌。每當夜深人靜,歌聲清晰、音韻悠揚、琵琶錚錚之聲,如蟬鳴幽谷。坦侗部落的唱河歌(四句歌)對弈,臘漢唱不過臘篾(姑娘),很難交往,也受到姑娘冷落。因此,臘漢努力學會唱歌,這種氣氛令人神馳,往往雞唱五更而不散,黎明才依依惜別。(2017-05-17 由 黔東南日報 發表於文化)
四、布依族 浪哨 找姑娘
這個民族談戀愛好奇怪 有家有室還可以“浪哨”
黔西南州屬珠江水系南北盤江流域,屬典型的低緯度高海拔山區。整個地形西高東低,北高南低。最高點在興義市七舍、捧乍高原頂峰,海拔2207.2米;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於滇黔桂三省(區)結合部,貴州省西南部、雲貴高原東南端。這裡居住的布依族少數名族,有著一些奇特的風俗,其中“浪哨”尤其出名。
浪哨(nanghsaaul),布依語,「浪」即坐的意思,「哨」即女友,意即和女友坐在那裡唱歌玩耍,對於女青年來說,也叫「浪冒」(nanghmbaaus)。「冒」即男友。浪哨,事實上就是漢語中的「趕表」「玩表」的意思,是布依族青年男女以歌相識、以歌表意、以歌傳情乃至以歌相戀的一種交往活動,是布依族婚前的一個重要習俗。
浪哨不同於談戀愛,原因在於它有時純粹表現為一種青年男女群體之間的交友活動。每逢喜慶節日,三個一群五個一夥的青年男女就會通過打「響聲」、吹木葉、吹嘞浪(布依族自製的一種吹管樂器)、唱歌等,引起對方注意,如果對方有意,就會回應,用對歌的方式回答對方的問題,或者瞭解對方的情況。如果無意,方式也比較委婉,會相視而笑或竊竊私語走開,誰也不會見怪。
有時,一些男女雖然已經結了婚,也會參與浪哨,在對歌中顯示自己的聰明才智,回味年輕時候談情說愛的感覺,並非真正談戀愛。在一些地方,青年男女集中在某戶人家的火塘邊與遠方來的客人對唱山歌,也屬一種禮節上的交往活動,這時候家中的老人會自覺迴避,讓年輕人對歌玩耍。
“浪哨”是布依語,“浪”是坐,“哨”未婚的青年男女可以參加“浪哨”。姑娘已婚而又未坐家的,也可以去“浪哨”,不過,她得避開自己的丈夫和婆家的人,以免引起不快或麻煩。
“浪哨”一般多在趕場日或逢年過節和喜慶活動中進行。有趣的是,當著下午三四點鐘,集市已近尾聲,趕場人紛紛收拾東西,挑筐簍回家去的時候,三五成群的男女青年卻急急忙忙趕來場壩,準備物色物件進行“浪哨”活動。
按照習俗,“浪哨”時,那些初次見面的姑娘、小夥子,往往缺乏瞭解和勇氣。於是,便由雙方各派一位年紀稍大、見識較廣的人做代表,先在一旁細語磋商,隨後再按年齡大小、人才高低,安排某小夥子與某姑娘見面,讓他倆找地方“浪哨”去。
為了避免被同伴“亂點鴛鴦譜”,有些地方的擇偶方式變得更加開放、更加自主,因而也愈為有趣:姑娘先用彩色花布縫成鵝蛋大小的小包包,內裝米糠,名曰“糠包”。在“浪哨”前的擇偶中,姑娘若看上了那個小夥子,就用糠包去投擊他。同樣,如果小夥子喜歡那位姑娘,當她投出糠包時,便迅速沖上前去搶接。於是,借助一個個糠包的傳情達意和投擊、搶接的嬉戲中,他們尋覓到自己的意中人了。
布依青年的“浪哨”,主要是唱歌,借歌傳情。為此,有的地方又稱“浪哨”為“萬由”――“萬”是歌,“由”是情人,意為在對唱情歌中談情說愛。可見,布依青年若不會唱歌,那就難以找到戀人了。
按照傳統習慣,“浪哨”歌有開頭作自我介紹的“初識歌”,後來有試探彼此心意的“試探歌”,互相讚美對方的“讚美歌”。隨著愛情的發展,又有表達自己愛戀之情的“熱戀歌”,表明各自忠貞不渝的“盟誓歌”,等等。當然,在“浪哨”結束,送別心上人的回家路上,他倆還得唱“送郎歌”、“送妹歌”。這時歌聲稍高,曲調纏綿悱惻,令人難分難舍。
(六盤水視窗(lpscn.com)發佈 編輯整理:李行沙 轉載請注明出處)
五、仡佬族 對歌結友 贈物定情
仡佬族的青年男女通過對唱山歌來結識朋友,彼此情投意合,就可互贈信物,以示定情。每年春節期間,男女青年要到「耍房」和山坡上去對歌。黔西、大方一帶仡佬族村寨附近的石峒,也是對歌的場所。
六、瑤族 寮房鑿壁 唱歌談情
貴州瑤族的神奇婚俗,在牆壁上鑿洞談戀愛,想想都浪漫。
在貴州荔波縣瑤麓鄉一直生活著一支瑤族支系青褲瑤,青褲瑤直到今天仍然延續著一種獨具特色而又神奇的婚俗傳統――鑿壁談婚。這樣的談戀愛方式在貴州其他少數民族中還真是少見,甚至在瑤族本民族之中也只有青褲瑤這個支系有這樣的婚姻文化,著實神奇。
鑿壁談婚,即在姑娘成人以後,父母要讓她搬進專門為其準備的房間內住,這個房間被人們稱為「寮房」,即專門為青褲瑤年輕姑娘小夥們安排用於談情說愛的專用場所。一般在青褲瑤聚居的瑤麓鄉,凡是有姑娘的人家都會專門有這樣一間讓姑娘選擇配偶的房間。只要姑娘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就要讓姑娘住進「寮房」,老大找到了喜歡的小夥子以後,老二接著用,依次輪推。
姑娘住進「寮房」以後,父母便在房間的牆壁鑿出一個兩釐米左右的圓形小孔,當地人稱之為「坤笛」,而外人則稱之為「青春洞」、「談婚洞」,主要用來供姑娘和房間外的小夥子對話或者唱情歌。
在青褲瑤居住的寨子,每當夜幕降臨後,最幸福的莫過於寨子裡的那些未婚小夥子,他們可以邀上小夥伴一起去找「寮房」中的姑娘談戀愛唱情歌,想到那家就到那家,想想都羨慕。
天黑以後,青褲瑤姑娘們早早就進入「寮房」準備睡覺,而這時寨子裡那些躁動不安的小夥子們便前來撩撥已入睡的姑娘。他們或三五成群,或孤身一人,人多的就選一個膽子較大的前去,拿著姑娘留在「寮房」外的樹枝或竹條從小孔中試探房間內的姑娘,或者嘴對著小孔唱一首動聽的情歌,或在房間外牆壁下彈一曲單弦琴。房間內的姑娘一般都能從外面小夥子的歌聲和琴聲之中聽得出小夥子是否真心談朋友,若果聽出不是真心的,姑娘則不理,或者隨意用些簡單的歌回應。
當小夥子們在外面盡情的唱著情歌,想要讓房間內的姑娘一起唱,但姑娘又不理時,小夥子們則會用房間外的樹枝和竹條從壁上小孔中插入,以示提醒。若姑娘對外面小夥子感興趣,便會以歌相答,若不感興趣,則會將樹枝推出,表示拒絕,外面的小夥子則會知趣離開,再到下一家找其他姑娘。
當姑娘和某個小夥子形成了戀愛關係以後,每天晚上,這個小夥子都會前來姑娘的房間外對著小孔和姑娘談情說愛。若是小夥子來晚了,姑娘睡著了,小夥子就會用樹枝和竹條從小孔中將姑娘弄醒,然後兩人便一直對著小孔說著情話,或者唱著他們本民族獨有的情歌。當小夥子和姑娘進入熱戀階段以後,小夥子可以在房間外和姑娘談到好幾個小時,在其他遊方的小夥子都離開了姑娘們的「寮房」時,這對情侶還在訴說著情話,直至通宵。
經過「鬧尤崽」、「鬧幾崽」、「腦久獨」這幾個階段以後,結下來便是定終身了。小夥子會每天都來姑娘房間外先唱一首思念姑娘的情歌,然後姑娘就會回應一首情歌以後將小夥子讓進屋。
兩人圍坐在火坑旁唱,隔壁房間裡的姑娘父母在姑娘答不上小夥子的歌以後,就會隔著牆壁提示姑娘,而若小夥子答不上,也會提示小夥子,這樣表示姑娘的父母已經承認了這個小夥子就是自己未來的女婿了。
這樣的談戀愛習俗,在過去傳統的家長制婚姻之下,無疑是開放的,是先進的,因為這不再是父母包辦婚,而是青年男女自由戀愛,自由擇偶的一種方式。這樣的愛情婚姻,不僅純潔健康,而且還新奇浪漫,所以這樣的擇偶方式一直在青褲瑤聚居區流傳至今。
不過隨著現代文明的衝擊,以及當地年輕人們大量外出務工以後,這樣的獨特而浪漫的戀愛方式卻受到了挑戰。寨子裡的年輕人越來越少,那些外出務工的年輕人對擇偶對象有了更廣闊的選擇空間,一般都會在外面務工期間尋找到了自己心愛的對象。就算沒有外出務工的年輕人也很少通過這樣的方式去相識相戀了,多半都會在讀書期間或者幹活期間認識,然後戀愛結婚。
因此,有人認為這樣傳達著年輕情侶們甜情蜜意的「鑿壁談婚」即將面臨著消失,應該得到鼓勵傳承,畢竟這是青褲瑤最具民族特色的婚嫁文化。(2016-10-09 由 夜郎春秋 發表於資訊 文/夜郎君)
七、土家族 以歌為媒 女兒會
重慶第一屆土家族女兒會,見證土家族婚禮風俗
土家族,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少數民族,世居湘、鄂、黔、渝毗連的武陵山區。地處武陵山區的天坑寨子,是土家族原住民聚集地。寨內民族風情濃郁古樸,原生態土家文化源遠而厚重。
一年一度享有「東方情人節」美譽的的「土家族女兒會」,是土家族男女青年互相認識,自由婚戀的盛會。這一天,男女青年可以自由結交,對歌言情,相愛相守。
土家族的戀愛習俗多姿多彩,充滿情趣。以歌為媒、以歌定情的自由戀愛,是土家族獨特而奇妙的求偶方式。土家阿妹以歌見美,土家阿哥,如對阿妹有意,多會在中意的阿妹面前唱歌跳舞、傾吐愛情,阿哥阿妹一唱一和,互訴衷腸,而後私訂終身。
哭嫁,更是土家婚嫁習俗重要的標誌。「哭嫁」是土家族的傳統婚姻習俗,即新娘出嫁時履行的哭唱儀式活動。土家族把是否會哭嫁,作為衡量女子才智和賢德的標誌。
哭嫁內容十分豐富,如哭父母,哭戴花,哭上轎等。哭詞多為押韻的七字句,新娘哭嫁完畢,就進入迎親環節,新郎會帶著轎子和樂隊,去新娘家迎接新娘。到新郎家,再開始拜堂禮儀,最後進入洞房。
土家民俗民風體驗,更是樂趣無窮。進入天坑寨子,將有迎賓儀式:迎賓鼓、迎賓嗩吶等土家族最有特色的民俗表演。每當豐收喜慶、婚嫁、迎接貴客等重大活動里,土家人都以鼓樂相迎。迎賓鼓、迎賓嗩吶,是土家族地區真誠款待朋友的一種古老迎賓儀式和習俗。
更有「攔門儀式:土家摔碗酒」人喝個痛快。摔碗酒,傳說是土家族兩個族長之間有了恩怨,為了民族的生存和發展,兩人決定盡釋前嫌。於是共飲一碗酒,以示今後的友誼與和諧,飲過之後,將碗摔碎,以泯恩仇,也顯示了二人的肚量和豪氣。從此,摔碗酒轉化為一種友情的表達,並成為土家族地區真誠款待朋友的一種迎賓儀式和習俗。
之後,再來一場「食俗體驗:土家八大碗,祝酒歌」。生活在武陵山脈的土家人有著豪放、勤勞和淳樸的個性與張力。土家八大碗,常用於宴客之際,每桌八道菜,用清一色土家碗上菜,大碗盛菜,大口喝酒,在酒酣耳熱之中,將整個宴席推向高潮,具有濃厚的土家特色。在宴席間,我們的土家阿妹會唱起土家特有的祝酒歌,以獨特的民族儀式招呼客人。如此盛大的禮儀,只有婚嫁、重大民族節日,才有機會享受。
吃飽喝足,還需要「舉寨同慶:擺手舞」。擺手舞是土家族古老的傳統舞蹈,已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種載歌載舞以祈求吉祥幸福為主題的群眾性民族文化活動。每當土家族慶祝節日、婚嫁禮儀、迎接貴賓,都會跳起土家族所獨有的擺手舞。擺手舞生動真實的再現了生活,表現了土家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賓客在充滿異族風情的音樂下,一起唱一起跳,其樂融融,開心極了。
土家族的戀愛方式,通常是「以歌為媒」。史料《略革土司積弊略》 裡面有所記載,「土司地處萬山之中,凡耕作出入,男女同行,無拘親疏,道途相遇,不分男女,以歌為姦淫之媒,雖親夫當前,無所畏避。」
即便在封建包辦婚姻的時期,生活在恩施地區的土家族,仍舊在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二日,都會過「女兒會」(或叫「女兒節」)。「女兒會」是恩施地區土家族青年男女的愛情節日。在這天,土家族的青年男女會將自己精心打扮,去「趕場」。他們會在集市上,男女雙方通過買賣貨品的方式來尋找喜歡的人。如果男女雙方都互相喜歡的話,便做成買賣後離開人群,到僻靜處相談至相愛,有的人甚至約定終身。(2016-09-23 由 旅遊重慶 發表于旅遊)
八、水族 放口風 卯節
水族的傳統婚姻是通過「放口風」,就是請媒人上門提親。而自由戀愛主要是通過卯節對歌、趕場或走親訪友結識。卯節,水語稱「借卯」,意為吃卯。新年初一的卯日盛行著趕卯坡青年男女唱對歌的習俗。
在一個依山傍水的寬闊地勢,未婚青年男女們自由選擇自己心愛的人對歌。若兩人唱得合心合意,事後只要由男方家帶著豬、酒、糯米等認親禮品前去認親,選好了婚期便可成婚,一般家中很少干涉。
愛的方式還在繼續••••••••
愛情嘛,總是令人嚮往的美好!
如果還沒來,不要著急,
你總會遇到屬於你的美好。
如果你幸運地找到那個他/她,
不要擔心,
只要愛對了人情人節每天都過。
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你,
都能遇到屬於你的美好,
我們一起在幸福的路上奔跑。
註: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感謝你的參與讓我們呈現得更完美。(2017-02-14 由 微景貴州 發表於資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