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十八怪
河南第一怪 鄭州商場紮堆蓋
外省有怪人人愛,河南無怪不自在,十六萬土地一億人,沒有一怪才叫怪。
作為河南的省會城市,鄭州可謂是經濟貿易最發達的地方之一。早在3500年前的鄭州就已經是商代都城,加之如今的現代化商貿城,使鄭州與「商」結了緣。因「商」,鄭州被評為中國第八大古都,因「商」,奠定了鄭州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現代化商貿城的中心地位。
鄭州別稱“商城”,3500年前的商代都城和如今的現代化商貿城,使鄭州與“商”結了緣。因“商”,鄭州被評為中國第八大古都;因“商”,奠定了鄭州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現代化商貿城的中心地位。“得中原者得天下”,商家深諳此道,在鄭州這快風水之地,曾將商戰打得如火如荼,聞名全國。
今天,二七廣場及其周圍,十餘座大型商廈肩並肩比拼,眾多的中小店鋪頭碰頭叫板,巴掌大的地盤上竟蓋著如此多的商廈、店鋪,其密集程度在其它城市罕見。
2018年河南省擬開業大型商業項目(商業面積≥3萬㎡)將達到三十餘個,總商業體量高達近300萬平方米。在這三十餘個專案中,省會鄭州當仁不讓獨攬近20個項目,其中,正弘城、鄭州新田360廣場花園路店、鄭州綠地新都會、新田360廣場、龍堂、萬科廣場、美景萬科廣場、河南省首個宜家等專案頗受關注,而南陽新田360廣場摩根店、商丘睢陽萬達、許昌萬達、鶴壁萬達、開封大宏萬達等專案也同樣備受關注。
河南第二怪 開封古城摞起來
「開封」本意是「開拓封疆」,在黃河這裏卻成了殘酷的遊戲,伴隨著每一次堤「開」是開封城的被「封」(埋),黃河像頑皮的孩子一遍遍用大量的泥沙水漿塗抹開封,開封也像倔強的孩子一樣,「封」了建,建了「封」,「封」了再建,從不服輸,所以,今天的開封城地下疊羅漢似的摞著6座古代城池,令人魂牽夢饒的東京城便靜臥其中。
伴隨著每一次黃河堤「開」是開封城的被「封」,黃河像頑皮的孩子一遍遍用大量的泥沙水漿塗抹開封,今天的開封城地下疊羅漢似的摞著6座古代城池。
「古城」實為「地下城」,六座相互疊壓的「地下城」猶如六頁厚重的泥書刻印了開封曾有的輝煌和悲壯。也是我大河南難得一見的奇「怪」之觀。
河南第三怪 洛陽水席水做菜
洛陽有「三絕」,水席為其一,初為唐代宮廷菜,後傳到民間,深受百姓喜愛,一直流傳至今。如今豫西百姓舉辦紅白事依舊喜用水席,俗稱「三八桌」。自古事廚者怕湯水,而洛陽水席偏偏拿湯水大做文章,水席三八二十四道菜,除八個冷盤外,其餘十六道熱菜件件帶湯、樣樣有水,做菜時,不管是燕窩、海參,還是蘿蔔青菜,一律和湯水混做。
在這裡,水是主角,菜是配角,碗大、菜少、湯水多,真可謂「水分十足」,這種做法,不僅其它菜系難見,即使在豫菜中也是獨樹一幟,相當「另類」,這或許應是「水席」得名的真正原因吧。
所謂「水席」有兩個含義:一是全部熱菜皆有湯――湯湯水水;二是熱菜吃完一道,撤後再上一道,像流水一樣不斷地更新。
洛陽人把水席看成是各種宴席中的上席,以此來款待遠方來客。它不僅是盛大宴會中倍受歡迎的席面,就是平時民間婚喪嫁娶、誕辰壽日、年節喜慶等禮儀場合,人們也慣用水席招待至親好友,人們親切地稱它為「三八桌」。它作為傳統的飲食風格,和傳統的牡丹花會、古老的龍門石窟,並稱為洛陽三絕,被譽為古都洛陽的三大異風,成為洛陽人的驕傲。
河南第四怪 「中」字説得真不賴
「河南人愛説『中』,天下皆知。」但河南人何以情有獨「中」,又於何時流行説「中」,非獨外人,既便河南人也難以説清。
「中」、「不中」是地道的河南話。外省人學的最多、學的最像的就這三個字,道出了河南人的直率坦誠。
全國方言何其多,能夠一字詮釋一地歷史變遷、一字代表一地方言文化的,唯有河南話裏的「中」,全世界也難找出第二個這樣的方言文化。今天,「中」已成為河南人的口頭語,但少有人知道,「中」字曾經負載的厚重歷史、文化積澱、以及驕傲和失落!
河南人說:「中中中」,你知道為啥嗎?
河南人愛說哪個字?不用懷疑,肯定是“中”字。河南人為啥這麼愛說「中」?“中”國,這個詞是不是河南人愛說「中」說出來的?愛說“中”的背後,還有啥好玩的背景?作為河南人,你不瞭解這些,出去咋跟人“吹牛”?
“中國”是河南人愛說“中”說出來的?
故鄉對於人的烙印體現在兩個方面:口味和方言。河南地處中原,東西南北各地著實相差甚遠,比如信陽人和安陽人不一樣,吃的不一樣,說話音調更不一樣。想要選出一種美食,或者一種方言代表整個河南,恐怕是有難度的。但是,在各路河南的各路方言裡,有一個字的確可以代表河南。那就是“中”。兩人見面寒暄兩句:
“吃飯沒?沒吃一塊吃去?”
“中啊!”
或者是誇別人家孩子:“這孩兒高考考了650,真中啊!”
在河南話裡,“中”是個萬能詞,可以代替“行、好、能、可以”等。由於用得頻繁又獨特,“中”幾乎成了河南人的標籤。在各種影視作品裡,但凡一個角色點著頭說“中啊”,不用想,一定是河南人。
河南人為啥愛說“中”,用文化的角度來解讀,“中”是一種認可,也是一個地域性意就是行國、好國、贊國、OK國,所以中國是河南人經過幾千年叫“中”叫出來的。自古,河洛地區就是文明程度最高的地帶,這裡的河南人溫文隨和,愛說“中”,每天不知要說多少遍“中”。外地人到了河南,耳中不斷聽到“中,中,中……”印象就太深刻了。當他回到自己的家鄉時,別人問他去哪啦,他就說我去“中”國了。
“國”字古時指地域,因此中國起初只是河南的一個綽號。民間可能早就稱河南為中國了,但它尚未被官方接受,又無文字記載。為什麼管哪裡叫“中國”,因為那裡的人成天說“中”。這位網友認為,“中”的本意是行、好、贊、ok,中國的本
意就是行國、好國、贊國、OK國,所以中國是河南人經過幾千年叫“中”叫出來的。這個說法可能牽強,但有一點應該肯定,河南至少在大宋南遷前一直就是中國的中心,天下之中,“中”字不僅代表了“中國”,更是對現代“中原”、“中華”最早產生地理方位的歷史傳承和認定。
古人將全國劃分為九個區域,即所謂的“九州”。其中,河南所處的位置是“豫州”,在版圖的正中間。汝南有天中山,登封的嵩山是“中嶽”。嵩山上的中嶽廟、少林寺、嵩陽書院等合成為“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
也因為長期“居中”,河南人也頗為講究“中庸之道”,長期和河南人接觸久了,你會發現,普普通通的河南人,對中庸的體現最為深刻:一般河南人家,都是非常低調謙和,不張狂,沒有表現欲。
簡單的一個“中”,蘊含著如此多的道理。這個字,代表河南,代表河南文化,最合適不過了。
古代,文人寫文章也愛說“中”,中國第一本字典,是東漢漯河人許慎編的《說文解字》,在這本書裡,“中”字的解釋只是“內也”,即表示事物的內部。雖然
沒有更多的解釋,但是,至少在戰國,人們已經開始用“中”表示肯定,代表“行”、“可以”了。而且,似乎全國人都會用。
舉個例子,河南人表示一個人的能力(or人品、見識)達不到一定要求,就會說:“那人不中”。成書於戰國時期的《孟子》,有句話是這樣的:中也養不中,才也養不才,故人樂有賢父兄也。
前兩句翻譯成考試用的書面語,畫風是這樣的:品德修養好的人教育薰陶品德修養不好的人,有才能的人教育薰陶沒有才能的人。
但是,如果按照河南話來翻譯,簡單粗暴一點:中的人教育不中的人。孟子是齊國鄒城(今山東鄒城)人,年輕時周遊列國的確來過河南,如果說他受了影響,那麼我還有其他例子。
編纂于清朝初年的《康熙字典》,解釋“中”字的其中一個條目是:“俚語。以不可為不中”。意思是,“中”這個字是民間口語,“不可以”就是“不中”。編纂者還引用了漢晉之際學者杜預注《左傳》的例子。
《左傳•成公二年》有“無能為役”的話,杜預釋為“不中為之役使”。這就是說,早在杜預所處的漢晉時期就有“不中”的說法,意思就是“無(不)能”。
正如《康熙字典》所言,“中”表達“可以”,是民間的口語。常常被用在小說、戲曲等俗文學裡。隨便舉兩個例子:
劇作家喬吉的《金錢記》:“這個先生實不中,九經三史幾曾通?”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正要與姐姐、姐夫商量了,往府裡討去,可是中麼?”喬吉是元代太原人,流寓杭州;淩濛初是明代浙江程烏人,都跟河南沒啥關係。
河南人說“不中”也是有來頭的,作為一個河南鄉村老太太,俺奶嫌棄黃瓤西瓜不好吃時,她會說:“這鱉孫黃瓤瓜,中看不中吃”;誇獎別人家女孩子能幹,會說:“這丫頭,老中用”;腿疼走路不利索的時候,說:“老啦,不中用啦”。
從小學習普通話的人肯定不會這樣表達,這三句用書面語來說,應該是:“這種
黃瓤瓜,漂亮但不美味”,“這姑娘,太能幹了”,“老了,腿腳不利索了”。
相比之下,“(不)中+動詞”的結構就顯得有點土。但其實,這種結構沿襲了古漢語的用法,自帶古典氣質。以“不中用”為例:
《史記•外戚世家》:“武帝擇宮人不中用者斥出歸之。”《警世通言•三現身包龍圖斷冤》:“二哥,這丫頭見這般事,不中用,教他離了我家罷。”
《儒林外史》第十二回:“他是個不中用的貨,又不會種田,又不會作生意……”
朱自清 《執政府大屠殺記》:“我真不中用,出了門口,一面走,一面只是喘息!”
只是,河南人在用“(不)中+動詞”結構的時候,往往省略了“用”,直接“中”或者“不中”來表達肯定或否定。比如,我對主編說:“我想請個假,中不中?”主編言簡意賅地回絕了我:“不中”。
河南人的“不中”二字裡,“不行”的意味更多一點。比如“天氣太熱了,我快不中了”, “昨天突然下了冰雹,俺家果樹不中了”。
《水滸傳》裡也有這樣的用法,比如第十七回,何清問嫂子,說“哥哥忒殺欺負人!我不中,也是你一個親兄弟!”
越到後來,“(不)中”後邊的連帶詞語往往被省略,“中”字的“行、成、能、可以”這種答應、允諾和肯定的意味就越明顯。
關漢卿《竇娥冤》第一折:“婆婆,這個怕不中麼?”
楊顯之《酷寒亭》第三折:“(孔目雲)‘可知有姦夫,我蹅開這門進去。’(高成慌科雲)‘不中,有人來了,走!走!走!”
有時“不中”也被寫成“不終”。《西遊記》第四十七回:“雖然相貌不終,卻倒會降龍伏虎,捉妖擒怪。”這個例字中的“不終”,與現今河南方言的“不中”的意思、用法是完全相同的。
只是,語言是變化的,千年下來,只有河南人還在說點著頭說“中中中”,外地人也就理所當然認為“中”是河南人的標籤了。作者珍跡 初白/文2017-07-19 由 豫記 發表於文化(圖片來源於網路)
河南第五怪 “陽”字地名多得怪
(河南有趣的地名,你可不要傻傻的分不清)
沁(qin)陽VS泌(bi)陽
1930年4月,閻錫山與馮玉祥結成反蔣聯盟,發動了討伐蔣介石的中原大戰,閻馮計劃集結部隊會師沁陽,然而馮玉祥參謀在擬定作戰命令時將「沁陽」寫作「泌陽」,一字之差兩地卻相差二百多公里,導致聯合作戰計劃失敗。
“河南山多水密、河山壯麗的景象,也‘藏’在地名中。翻看河南地圖,你會發現很多地方以山水為名,如漯河、濟源、平頂山等。另外,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以‘陽’字結尾的地名特別多,數量居全國首位,如洛陽、南陽、信陽、安陽、濮陽、滎陽、汝陽、宜陽、舞陽、淮陽、雎陽、沁陽、泌陽、正陽、原陽。這些‘光燦燦’的地名,除信陽、原陽之外,皆與山水有關。”
中國的地名裡帶“陽”字的有很多,河南的尤其更多。至今,能看出在水邊建立的河南城市有:洛陽、淮陽、濮陽、汝陽、泌陽、沁陽;看不出是在山邊、水邊建立的城市有:信陽、南陽、安陽、滎陽、原陽、宜陽、正陽、舞陽、睢陽。
河南為什麼有很多以“陽”命名的城市?
地名,多數時候是以所在地的環境,而直接命名之。正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若有興趣細究,會發現我國各處地名裡,以“陽”命名的城市居然有一百多個。大一點的如省會城市“貴陽、瀋陽”,小一些的地級城市,以陽命名的更多。以筆者家鄉河南為例,光是地級市裡,以陽命名的城市就有五個,自北向南分別是:安陽、濮陽、洛陽、南陽、信陽。再加上縣級城市的話,河南是以“陽”命名城市最多的省份了。
從春秋時期的河陽,再到戰國時期的安陽,以陽命名的地方,都在中原地區。這清楚的表明當時的社會,是以中原為起點,然後向四周擴散的結構。基於這一點,中原地區以陽命名的地方就特別多。此後秦統一全國,大一統的格局始終不變,以陽作為地名的命名方式,隨著國家統一的格局,漸漸向其他地方擴散,最終大江南北,都認可了這種命名方式。看來,中原地區是它的發源地,也難怪如今的河南保留了最多的以陽命名的地方。
看來,與其說人們以陽命名,不如說根據客觀自然規律,人們選擇“陽”地居住。這倒也暗合了中國哲學裡的陰陽觀念。陽地名的發源地,遵循著“山南水北”適宜居住的地理因素,隨著其不斷向外地擴散,此種命名方式的地理因素在一點點弱化,符號化和社會化越發固定。在後來以陽命名的某些城市,並不符合早先的特徵,而只是借用了“陽”這個符號。
有山南水北的陽地,自然也就有山北水南的陰地。我們的民族及其講求對稱,陰陽相併,才符合我們的宇宙觀。《說文解字》裡提到:陰,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與一百多個以陽命名的城市比起來,以陰命名的,只有區區十幾個,比如江蘇的江陰,河南的湯陰等。
單從地理方面看,“陰”地的環境稍遜“陽”地,因此從古至今,擇“陰”地居住者不多,形成大規模的城市更是少之又少,自然保留下來的陰地名也就少了。然而環境因素,並非人們不選陰地居住的主要原因,文化因素才是人們不以陰命名的關鍵。
陰陽對立,陰作為暗的代名詞,有陰間的含義。人們對死亡之後的陰間懷有深深的恐懼,因此以陰命名,會讓人產生不吉利的遐想。於是,即便像開封這樣位於黃河南岸,典型的處於陰地的城市,也不會以陰來命名。因此,不是陰地真的不住人,而是陰地居者不以陰命名。
在自然環境面前,我們早先是絕對遵從,其後才是慢慢適應和加以改變。人類社會制定的一系列規律準則,很多時候跟地理因素和自然規律是暗合的。從遵循環境規律擇良地居,再到形成文化符號變成標準,是一個緩慢曲折的過程。
相傳盤古的骨頭化成高山,血液化成江河,我們居於骨頭和血液之間,以陽為生,以陰做祀,生生不息,千年流轉。
江城子•孤客行
已聞沙漠客寥寥,路行迢,萬裡遙,獨去獨來,晚現暮行鳥,皓月晴空大地,雲寂寞,霧紛擾,吳剛砍樹靜悄悄,憶青鳥,淚淼淼,月映月顯,鏡破夢已消,
三萬裡路獨自去,人逝處,笑九霄。(文 / 金何)
河南第五怪 天井窯院地下開
遠望不見村莊,近聞吵吵嚷嚷,地上樹木蔥蘢,地下院落深藏,這裡描繪的是豫西陜縣一帶特有的一種民居形式一天井窯院。進入村內,不見村舍房屋,隻聞人言笑語,雞鳴犬吠,馬歡,所謂進村不見房,見樹不見村,真正的地下四合院,當地人過的可真是另一種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6000年前的仰紹文化時期,像西黃土撼地區的人類居所發生了“革命”性的變革。著名的仰紹文化遺存還有陝縣廟底溝以及陝原上的小南原、廟上村、人馬寨、窯頭等仰紹文化遺址多處。
“奇怪的是像陝縣的百姓有坡挖洞,卻偏要在平地上挖一個大大的、方方的深坑後在井壁上再挖洞就讓外人有點奇怪,幹嗎要多一道程式呢?其實用不著奇怪,中國百姓的智慧是經歷歲月考驗的,這種做法,夏可庇蔭隔熱,冬可避風驅寒,好著呢。
如今,老百姓的生活好了,年輕一代的生活觀念也變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已走出「地下」、來到地面蓋房另居,天井窯院大有消失的危險,而留守的是不肯搬出「享福」的父母。不是喜歡,而是留戀,沒有什麼能比祖輩傳下來的東西更讓人割捨不下,父輩既希望兒孫們能走出自己的新生活,更希望他們能保存一些曾有的東西。流水斬不斷,只有學會了繼承,才能更好地發展,家庭如此,民族更需如此。
河南第六怪 吃麵吃出幾大派
洛陽的麵就很有特色,一種叫漿麵條,一種叫糊塗麵,開封的麵少,但有一種麵的叫法,做法很獨特,那就是鯉色焙麵。
鄭州是個燴面之城,鄭州的燴面發展到今天,有3大流派,一種是合記,傳統製作方法,清真型。一種是蕭記,新興的,清香型。另外一種是惠豐園系列,滋補型。
大河南作為北方城市,也是麵食文化發展傳承的區域。撈麵條,湯麵條,燴麵,餄餎條,僅僅是新鄉的麵食甜甜都能如數家珍的給你整出來好幾十種,鄭州洛陽,開封這些兄弟城市了。
河南第七怪 少林太極最叫賣
中華武術博大精深,源源流長;放眼天下,縱觀古今,在眾多的拳術門類中,流傳最廣、影響最深的莫過於“河南二拳”:少林、太極。
少林拳起源於黃河以南登封少林寺,太極拳公認起源於黃河以北溫縣陳傢溝,南北二拳,隔河遙望。
如今,少林、太極二拳是河南旅遊業名副其實的“拳頭產品”,很難想像,假如沒有這兩隻“拳頭”,河南旅遊業的發展會如何,登封和溫縣的經濟會如何,眾多的少林武校和陳家溝“農家武院”又該如何賺的盆滿缽滿。少林拳、太極拳已成為當地發展經濟的搖錢樹,也當之無愧成為中國武術中最叫賣的“武林霸主”。
中國功夫揚天下,中國武俠片風靡全球。少林拳陽剛十足,拳勢剛猛勇疾,如龍騰虎躍,呼呼生風;太極拳陰柔有餘,拳勢意動相連,如春蠶吐絲綿綿不斷,如長江之水滔滔不絕。少林拳重防身,太極拳重強身;少林拳難練,太極拳易學。如把少林、太極二拳比作拳術中的“夫妻拳”,則少林拳為“夫拳”,太極拳為“妻拳”。
河南第八怪 豫劇老少都喜愛
豫劇是中國最大的地方劇種,居全國各地方戲曲之首。豫劇以唱腔鏗鏘大氣、抑揚有度、行腔酣暢、吐字清晰、韻味醇美、生動活潑、有血有肉、善於表達人物內心情感著稱,憑藉其高度的藝術性而廣受各界人士歡迎。因其音樂伴奏用棗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
豫劇,原稱“河南梆子”,也叫“河南高調”,因河南簡稱“豫”,劉大哥說話理太偏,誰說女子享清閒;男子打仗到邊關,女子紡織在家園......”這段唱詞和唱腔,相信河南人很熟悉,大多數中國人也不陌生,颯爽英姿的巾幗女英雄之所以能走進千家萬戶中國人的心中應當歸功於豫劇《花木蘭》的傳唱。花木蘭是河南人的驕傲,豫劇更是河南人的驕傲。
第九怪 尋根問祖河南拜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萬姓同根,根在羲皇。羲皇是誰呢?羲皇是中華始祖、「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氏。據史書記載,大約在6500年前,伏羲率領自己的部落由成紀(今甘肅天水市)沿黃河東下,定居於宛丘(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陽縣),以其聖德統一了華夏各個部落,並取各部落圖騰的特色組成了新的圖騰――龍。龍從此成為中華民族大團結、大統一的象徵,「龍的傳人「便由此而來。
炎黃文化方面。黃帝,三皇之一,生於有熊(今河南新鄭),在位期間,先後打敗、融合瞭炎帝部落和蚩尤部落,結束瞭遠古戰爭,黃帝因此成為一個劃時代的人物,被後世推崇為中華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5000年來,黃帝子孫歷遭百劫而不滅,血脈傳承而不息,逐漸形成有強大凝聚力、向心力、打不跨、拆不散的中華民族。
河南第十怪 遍地文物腳下踩
河南是名副其實的文物大省,其文物資源優勢可以歸結為“五個第一”:地下文物全國第一、文物保護單位全國第一、館藏文物全國第一、古都全國第一、重大考古發現全國第一。
中國有八大古都,河南佔一半:殷商古都安陽,九朝古都洛陽,七朝古都開封,商都鄭州。有人説:500年曆史看北京,3000年曆史看西安,5000年曆史看河南。有人説:站在河南的土地上,左腳踏唐,右腳踩宋。
河南第十一怪 社火罵出水準來
這裡所說的「罵」和普通意義上的罵已有很大區別,有一定的社會積極性。每年農曆正月十一到十六是約定俗成的耍社火時間。2007年還被評為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種罵,當然不是汙衊非謗之罵。而是一種控訴,一種批評指責諷刺,罵中貫穿鬥文、鬥武、鬥巧、鬥富、鬥醜全過程。被罵到的人呵呵笑,被罵得越狠越歡喜。在這裡辱罵成為一種敬重,辱之愈甚敬之愈甚。為外地社火所不具備,所以這種大俗大雅完美結合的社火被譽為「天下奇俗罵社火」。
河南第十二怪 新婚壓牀好運來
所謂壓床,即青年男女結婚的頭天晚上,新郎家要請兒女雙全的老人把床鋪好,然後新郎請一個或者兩個弟弟和自己一起在新床上就寢。
壓床的人也有條件限制,不是任何人隨便就能壓的。首先,壓床的人必須是小於新郎的青年,一般都是自己的親弟弟,或者是叔伯弟弟和姨表弟弟。如果在自己的親戚範圍內沒有這樣的人選,新郎也可以找同村的朋友和要好的同學。
壓床人的第二個條件,必須是未婚青年。被請的壓床人,都是充滿青春氣息的少男,他們是純潔和陽剛的象徵。對娶親的人來說,壓床是一件吉利的事情。而作為被請的人,經過重重篩選能被選中,也是一件榮耀的事,他們會從心裡感到非常高興。
河南第十三怪 紅旗渠水引天外
紅旗渠「奇」在何處?一條渠,它被譽為「人工天河」、「水上長城」;一項水利工程,它被賦予了時代精神。它是世界水利史上最艱巨的工程,也是國內外參觀人數最多、讚譽最多的工程。所以說「紅旗渠水引天外」,欲求「天外之水」,自然是「難上加難」、「苦中有苦」!
該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頭,架設151座渡槽,開鑿211個隧洞,修建各種建築物12408座,挖砌土石達2225萬立方米,紅旗渠總乾渠全長70.6公里(山西石城鎮-河南任村鎮),乾渠支渠分佈全市鄉鎮。據計算,如把這些土石壘築成高2米,寬3米的牆,可縱貫祖國南北,繞行北京,把廣州與哈爾濱連接起來。
河南第十四怪 在天上的怪村,郭亮村
這裡雖然海拔不高,但是筆直的崖壁足夠讓人觸目驚心,使你 不得不佩服這裡的人民。
郭亮村以奇絕的山水、險要的地勢、淳樸的民風、現實版愚公移山的故事讓每一個過往的人駐足驚嘆。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條掛在懸崖,奇險峻美 ,既攝人心魂又讓人瘋狂著迷,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跡的掛壁公路。
村子房屋的建築依舊保持明清時代的風格,郭亮村的村民至今仍在這裡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淳樸生活。
在天上的村,郭亮村。中國目前我所知的郭亮村有兩個,一個是位於河南省的郭亮村,一個是位於湖南省的郭亮村,而今天我們要說說那個在河南省輝縣的郭亮村,這個郭亮村坐落在海拔1700米的懸崖璧上,所以又被稱作為在天上的村
這裡著名的旅遊景點有郭亮洞,也就是那條著名的掛壁公路,還有險峭古道等,這裡曾拍攝過多部影視劇,曾經有導演稱讚這裡是“太行明珠”。有一部著名的電影《舉起手來》就是在這裡拍攝的,估計看過的人娃兒都有了吧!
河南第十五怪 四大懷藥當菜賣
相傳上古時代,炎帝神農氏身患重病,為醫治,他帶領文武百官,妻室家眷,跋山涉水,廣走民間。在一個秋高氣爽、晨氣沁脾的季節,神農氏一行來至懷川時,當看到綠葉如蓋、花團錦簇的美好景色和秀麗奇絕的靈山(今之神農山)風光時,大發感歎:“真乃神仙福地,藥山矣!”遂在此辨五穀嘗百草,登壇祭天,終得四樣草根花蕊和水服之,不日痊癒。又令山、地、牛、菊四官護值,因人而得名“山藥、地黃、牛膝、菊花”。這也就是後人所傳“四大懷藥”的最早起源。
四大懷藥是河南焦作地方特產,主要指古懷慶府(它的地理範圍相當於現在的河南省焦作市、濟源市和新鄉市的原陽縣所轄地域)所產的山藥、牛膝、地黃、菊花等四大中藥。1962年,國家從《本草綱目》中記載的1892種中藥材中優選44種作為國寶藥,四大懷藥具列其中。此外,這些東西平時我們在飯桌上都常吃,不一定非要等到生病了才吃,平時都可以保養,於是便有了“四大懷藥當菜賣”的説法。
河南第十六怪 端酒為敬莫見外
酒是宴請賓客之必備佳釀,自古就有無酒不成席之説,對於熱情好客的河南人來説,表達感情的最好方式莫過於一塊兒坐坐了(方言:喝酒的意思)。
每次酒局,直到一兩箱白酒見乾,酒局才算接近尾聲。女主人把肉絲麵或雞湯撈麵條端了進來,賓朋各自把門前的酒喝個乾淨,抹把嘴脣説:今兒個這酒喝的高興!其他人附和:是真高興!男女主人聽了,心裏邊更是一個高興。若是來日主人聽到陪客宣揚他家的客人酒量高,他家的席面很豐盛之類的話,心裏那個美呀,往往會產生種再宴請他們一次的衝動。
河南第十七怪 晚飯喝湯也實在
“河南人見面,通常有一句經典的問候語:‘吃了冇(mōu或māo)’ 或‘喝了冇’。‘吃了冇’ 就是‘吃飯了沒有’,‘喝了冇’ 就是‘喝湯了沒有’ 。這大概是世界上最樸素、最實在的問候語了。聽上去雖有些土氣,但親切得一塌糊塗。
在豫西、豫南的農村,人們管早上做飯叫‘做清早飯兒’,中午做飯叫‘做晌午飯兒’,晚上做飯卻叫‘燒湯’。在河南,‘喝湯’是吃晚飯的代名詞。説是喝湯,其實饃飯菜都有,種類多樣。家裏來了客人,主人更是熱情招待,非弄個幾盤幾碗不成。河南老鄉實誠得很,是寧肯自己不喝酒也要盡著客人喝,寧願自己喝湯也要讓客人吃麵。他們喜歡將晚飯稱為‘喝湯’,僅僅是習慣而已。
一方人自有一方人特有的精氣神兒,河南人之所以有這十八「怪」。皆與民俗風情和生活習性密切相關,你要是真正明白了河南人,就會覺得他們怪中透著那質樸,怪中露著那可愛!
數起河南這十八般怪,還真是每一怪都是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藴,不得不説我大河南厲害了!為土生土長的河南人,也在不知不覺的被薰陶著,感染者,因為我知道我們每個人的血液裏,都流淌著大河南這一抹鮮紅的赤誠和底藴。河南説,我很怪,愛我,你怕了嗎?
河南第十八怪 人文山水文化深 古城新姿相輝映
想要尋訪中華文明起源,那一定要到河南!河南是為中華文明民族的發源地,歷史遺存及現代建設完美混搭,更有人文山水、古城新姿交相輝映,深度看河南,風情不一樣~
河南的氣勢山水美景,可以從雲台山一窺究竟。雲台山風景區面積廣達35平方公里,而其層巒叠嶂、泉瀑爭流、峭壁懸崖景致令人驚嘆,範圍內有大小名峰36座,天然溶洞十數個,潭瀑泉池不計其數,處處都是美景。
雲台山美景的代表~紅石峽,集秀、幽、雄、險於一身,泉、瀑、溪、潭於一穀,素來享有「盆景峽谷」的美譽。紅石峽外曠內幽、奇景深藏,兩岸峭壁山石秀麗,仿佛鬼斧神工雕鑿而成的一個巨大盆景。
明代懷慶知府徐以貞,曾寫詩:「何年鬼斧劈層崖,鳥翼飛來一綫開。斜陽在山歸意懶,不堪回首重徘徊。」就是在稱讚紅石峽絕景。
氣勢山景不是雲台山的全部,流水之美可比九寨溝的小寨溝,柔美水流在這裡成為主角,映襯出森林的綠、晴朗天空的藍。雲台山的丹山綠水、千仞壁立,絕對是最美的河南回憶。
堪稱為中華民族藝術之瑰寶的《清明上河圖》,為宋代名畫家張擇端的代表作,現在居然可以走入其中?按照1:1比例復原再現《清明上河圖》的主題公園~清明上河園,把書繪美景真實呈獻在大家眼前。
清明上河園占地面積有500餘畝,其中水面150畝,擁有大小古船50餘艘,各種宋式房屋400多間,無非就是中原地區最大的宋代古建築群。
園中充滿了古代氣息,古音縈繞、鐘鼓陣陣,形成一派「絲柳欲拂面,鱗波映銀帆,酒旗隨風展,車轎綿如鏈」的古風神韻。走入清明上河園中,宛如穿越時空來到了宋朝,感受宋朝人的生活,奇趣無窮。
河南新舊風潮完美融合,可以在鄭州五星建業艾美酒店體會,承襲了艾美品牌的時尚風格,整個飯店建築從外觀到裝潢與配備,都充滿了設計感與優雅風格。住宿國際五星酒店,就要細細品味每個角落,同時品嘗美味下午茶與豐富的自助晚餐,感受不一樣的全新河南。
龍門石窟是中國著名的三大石刻藝術寶庫之一,即使年代久遠,至今仍存有窟龕2100多個、造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3600餘品,數量之多位於中國各大石窟之首。來到龍門石窟,見到慈祥的大佛,別忘了合十禮敬,說出心中的願望,祈願大佛保祐平安健康。
交通專家稱,此類工程奇險、艱難,在中國築路史上都很少見,而為了施工方便和開通後取自然光照明,掛壁公路多貼壁而鑿,相隔十餘公尺旁開一側窗,從遠處望去,這一線側窗勾勒出隧洞的走向,令人嘖嘖稱奇。
中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太行山,也跨越到了河南境內。河南林州的太行大峽谷,地處河南省最北部,是南太行山的東麓,相對高差達1000公尺以上,森林覆蓋率80%,自然生態保持良好。來到此處一定要體驗林州太行天路,不僅能欣賞峽谷氣勢勝景,也能一次拜訪石板岩鄉桃花洞村與高家台村。
除此,近林州的安陽殷墟,是中國商王朝後期都城遺址,《史記》、《括地志》均有關於殷墟的記載,是追尋中華文化起源的絕佳所在。(文/七逗旅遊網提供 圖/喜鴻假期提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