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十八怪,你認識多少?
廣西有很多獨有的文化和特色,比如這些「十八怪」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是哪些「怪」。
第1怪 繡球最大馬最矮
廣西靖西舊州的繡球和德保的矮馬聞名遐邇。繡球系廣西壯家人之定情物和吉祥物,已有七百多年的發展歷史。靖西縣所生產的繡球,由於其結構獨特、選料考究,且全部以手工精工製作,小巧玲瓏,色彩鮮豔,為廣西繡球之上品。靖西縣曾做過超大型繡球(1.2m)供日本國立民族博物館收藏,後來又特為迎接港澳回歸製作了1.97m和2m超大型繡球。
德保矮馬是我國稀有的良種馬,也是世界最矮的一種馬。德保矮馬主要產於廣西德保、靖西等縣。其高度在106釐米以下,最矮的僅有85釐米,比世界著名的英國逐馬還要矮。1989年德保矮馬隊在北京亞運會開幕式上亮相,引起中外觀眾的極大興趣。
廣西素有「 歌海」的美譽,農曆三月三的歌墟,是壯族等少數民族由來以久的盛大節日,對歌更是成為青年男女交往、戀愛的重要方式。在壯鄉,想對心上人獻殷勤,一定是「說的沒有唱的好聽」。電影《劉三姐》、陽朔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印象 • 劉三姐》及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讓廣西民歌傳遍海內外。
第 3 怪 大年初一祭螞拐
「螞拐」為壯語,即青蛙,螞拐圖騰是壯族崇拜的圖騰之一。壯族是稻作民族,視青蛙為雷神保護神,是到人間來管理雨水的,「青蛙叫,雨到來」。在東壯、巴馬、天峨、鳳山等地至今還保留有祀蛙祈雨的「螞拐節」,節期在每年的正月初一至二十五。
第 4 怪 百歲壽星能打柴
廣西巴馬目前擁有的百歲老人人數居世界五大長壽區之首,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時,巴馬的百歲老人為74人,占全縣人口的萬分之三點一。中外研究人員研究發現,巴馬人長壽的主要因素在四個方面:一是具有特殊的自然環境;二是具有獨特的長壽食物;三是老人們堅持長期生產勞動;四是生活有規律,性格樂觀開朗。廣西樂業縣在 2016 年 3 月被評為世界長壽之鄉。
在廣西有個流傳很廣的故事:一農伯上山薅地,收工時習慣性數了數他的地塊,怎麼數都少一塊,最後他拿起草帽的時候才猛然發現,草帽下蓋著的正是他數丟了的那塊地。廣西喀斯特地貌面積共8.95萬平方公里,勤快的山民們因地制宜,在山地裡開出小塊田地,一句流傳了幾十年的民諺「瓢一塊,碗一塊,草帽下面蓋一塊」就是這種「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形象說法。
第 6 怪 稻穀種到雲天外
如果說「草帽蓋著地一塊」主要反映了廣西大石山區生存條件惡劣的話,那麼以龍勝龍脊梯田和金坑梯田為代表的梯田文化則集中地反映了廣西人民戰天鬥是的精神風貌。龍脊梯田和金坑梯田相鄰,分佈在海拔300至1500米之間,從山腳盤繞到山頂,小山如螺,大山似塔,層層疊疊,高低錯落。其規模磅礴壯觀,氣勢恢弘,有「梯田世界之冠」的美譽。
第 7 怪 不叫南海叫北海
就地理位置而言北海明明在南方,可為什麼偏不叫「南海」而叫北海?北海地名的由來有多種說法,代表性的有兩種。其一,三百多年前,漁民聚居在南萬,日久形成村落,由於南萬的漁民經常把船開到北面港避風,漁民就把北面那一帶的海域叫「北面海」,久而久之,北面海就被簡稱為北海。當地有「先有南萬,後有北海」之說。其二,「北海」是壯語,在這裡的原住民族壯族的語言中,「北 」與「巴」同音,「北海」為海的嘴巴,即出海口。「北海」是壯語地名的遺存。
北海山口紅樹林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8000公頃,1990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主要保護物件為紅樹林生態系統。紅樹林植物最讓人奇怪的是其獨特的胎生繁殖方式,種子可以在樹上的果實中萌芽長成小苗,然後再脫離母株,墜落於渡船泥中發育生長,小苗掉在海水中即使被海灣沖走,也能隨波逐流,數月不死,一遇泥沙,數小時後即可生根成長。
第 9 怪 象鼻飲水山疊彩
峙立于桃花江與灕江交匯處的象鼻山,酷似一頭將長鼻紮於滔滔江水之中狂飲的大象,相傳,這是一頭為玉帝坐騎的神象,因留戀凡間不想回天庭,被追蹤而至的玉帝飛擲神劍於神象的背上。神象死而不倒化為石山,而它背上的劍柄也化為了一尊「寶瓶塔」將神象永遠鎮于這灕江邊了。
象鼻山如今已成為桂林市的象徵,疊彩山因山麓有奇特的風洞,又稱為風洞山,是市內風景薈萃之地。山上石刻很多,太極閣的摩崖造像和石刻,藝術價值很高。山水桂林有如百里畫廊,天工造化和人文薈萃構成了桂林永世不衰的魅力。
第 11 怪 「天南傑構」、「天南奇觀」、「天下一絕」奇樓
真武閣在容縣城東繡江北岸一座石臺上,建於明萬曆元年(1573)。登閣遠望,隔著南岸廣闊的平原,東南山嶺巍然矗立,氣勢雄壯。閣本身高13米,加上台高近20米,也是周圍區域觀賞的物件。
真武閣有三大特色:一是地基既沒有堅硬的石頭,也沒有牢固的鋼筋水泥,而全是在磚牆內填上夯實的河砂,經略台、真武閣建在砂堆上,曆千年而不倒;二是全樓閣不用一顆釘子,全部是木隼結構,以杠杆原理串聯吻合,數百年裡卻穩如泰山;三是二樓中有四根大柱子承受上層樓板、梁、柱和屋瓦的千鈞重量,柱腳卻懸空不落地。
奇特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柳州的奇山異水,得此天佑,柳州一帶所產奇石種類多、品質好,共有 9 大類,五、六十個品種,號稱「柳州奇石甲天下」。石玩藝術成為深受柳州市民喜愛的一種社會文化現象,不僅醉心此道的玩石者眾,而且形成了頗具規模的石玩產業。
在我國流傳著「生在蘇州,長在杭州,吃在廣州,死在柳州」的民諺,「死在柳州」意為柳州棺材質優工巧、享譽全國,仙逝時得一副足矣。如今,人們已經不再興土葬,柳州棺材作為工藝品仍廣受歡迎,其尺寸變小了,一些人購之作為家居擺設,亦喜其諧音「升官發財」之意,稱之為壽棺,大都採用香樟、午杉、午柏等名貴貴木材製作,主要有百壽、百福、九龍三種外觀設計。
廣西粽子為什麼5斤重?有哪些做法呢?
中國人都講究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就是因地制宜有什麼就做什麼。在壯族文化中飲食這一塊跟地理就很有關係。這裡的地方生產糯米,而糯米則是製作粽子最主要的材料,所以也養成了壯族人愛吃粽子的習慣。而且出來的粽子也很香。
廣西粽子的形狀為啥別具一格?
在壯語中,“包粽子”的發音為“獨逢”,與包繈褓的“獨朋”相近。廣西地區較為常見的年粽一般都做成兩邊略低,中間鼓起的方形粽子,可被視為象徵孕婦的腹部。
廣西的超大粽子主要不是給你吃的呀?
在廣西寧明縣,春節時壯民往往製做一種大的驚人的粽粑,這種粽粑“以芭蕉葉子包成,內放一條剔去骨頭的醃豬腿,足有八仙桌那麼大。這麼大的粽粑是用於除夕祭祖用的。祭祖完畢,同族人共同分食這只大粽粑,以示大家同心同德,和睦美滿。你看到的那種應該就是祭祀用的,之後是很多人分食的。
廣西的少數民族逢年過節都包粽粑,而且個頭比其他地方的大,令外地人驚訝不已。這種粽粑當地稱為「枕頭粽」,有小豬崽般大小,可供一家人食用好幾天。
「風莫」是特大的粽粑,臘月二十八,婦女先將糯米泡入水中,泡一夜,滴乾水,用食鹽、胡椒、生薑等調料拌勻,用「箬葉」包制而成。中間有的放綠豆,有的塞上臘肉和鮮豬肉,形如竹筒,也有呈方形的。這種大粽粑是節日裡舉家團聚時吃的食品和饋贈親友的禮品。
附帶一提,還有廣西人對米粉情有獨鍾,不但愛吃,還吃出了別具一格的 「米粉文化」,南寧的老友粉、桂林的鹵菜粉、柳州的螺螄粉號稱廣西「三大名粉」。不說了,小編今天中午要來一碗螺螄粉。
第 15怪 滿街都是一腳踹
俗稱「一腳踹」的摩托車遍佈廣西城鄉,是深受群眾喜愛的交通工具,密度遠遠高於其他省份地區,是名副其實的「騎在摩托車上的城市」。不過現在摩托車沒有了,多的是電車、龜車。
「天坑」是岩溶地區地下河運行形成大面積塌陷造成的,廣西樂業天坑群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大天坑群,縣境內已發現 28 個天坑,幾乎囊括了各種類型的開坑和溶洞的景觀,其中大石圍天坑是整個「天坑」溶洞群中的最有代表性,也是最有名的景點之一,有「天然絕壁地宮」之美稱。大石圍天坑地下原始森林面積 9.6 萬平方米,垂直深度 613 米,東西長 600 米,南北寬 420 米,容積約 0.8 億立方米,其地下森林面積位居世界第一。
第 17 怪 千年銅鼓敲不壞
廣西是銅鼓的大本營,不僅擁有世界上最在的銅鼓,其數量和類型也是最多最全的。銅鼓在廣西的少數民族中象徵著權威和財富。令人稱奇的是,不少銅鼓歷經千年至今仍在民間節慶中使用。
(千年銅鼓)
第 18 怪 花山壁畫好難猜
花山壁畫為壯族先民們作于左江流域的沿江峭崖上,綿延 300 多公里,神情各異的人物圖像達 1900 多個,距今已有 2000 年以上的歷史。花山壁畫分佈之廣,作畫地點之陡峭,畫面之雄偉壯觀,作畫條件之艱險,都是國內外所罕見,但先發們繪製這個大型的崖壁畫用意是什麼,至今仍是個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